首页 | 供求信息 | 产品展示 | 企业名录 | 行业资讯 | 展会信息 | 我的商务通 | 服务专员在线解答 
暂时缺图
2023年3月
31
星期五
   注册  登录  查看新贴  热门话题  用户列表  搜索  帮助
  发短信 |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我的论坛设置 | 好贴收藏管理 | 社区好友|
   论坛公告:
 
用户名:
密码:
方式: 会员帐号 昵称
  当前位置: 社区首页『灌水专区』 → 方向决定命运
  您是本帖的第 6661 个阅读者        
  贴子主题:方向决定命运 打印本页 | 收藏  
棉花棒主
  
等级:中级会员
来自:
中国国际棉花销售
发表:41 | 回复:5
发表于:2009/7/9 22:49:34  楼主

方向决定命运

国际经济形势走到今天,人们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反思。把古今中外有关方面的论据拿过来进行对照比较。至于对与错,是与非,不好一言以蔽之。毕竟当今的中国不是旧时候的中国,当今的中国也不是当今的外国。各国都有自己的情况和特点,怎样走,没有一个定法。只有走起来,在走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修正。不妨我们也借着这两位大师的讲话来大言不惭的提一提中国经济中的问题,找对了是偶然,找错了也是必然。毕竟自己是一个很渺小的公民。

1.近些年来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了,这是举世瞩目的。但出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差距过大,国家掌控经济的能力过强,经济活跃度就会减弱。税政提高以后,国家掌控总资产的能力大大增强,而地方财政相对减弱,地方经济相对不足,出现了国家强大和地方弱小,国家富裕和民众贫穷的局面。地方财政除去上缴国税的那部分,所留的地税和部分国税难以维系地方政府消费,地方政府不得不在土地资源和当地资源上做文章打擦边球。综合国力增强和地方财政减弱矛盾突出。这一矛盾突出,会形成地方官员在一方之地不能很长久的做事,总想找到一个财政好一些的地方工作,并且会在政策的边沿打擦边球,做必要的财政补足。地方保护主义和隐蔽的地方政策在起着作用。

2.国有企业强大与中小企业弱小之间的矛盾突出。国有企业掌控着国民经济。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只能在国有大企业的缝隙里生存。发展空间狭小,政策不均衡,信息不对称,资金偏差大,人才匮乏,管理落后,效益低下,同在一片热土,却有着不同地位和较大差距的待遇和收益。金融系统嫌贫爱富,对中小企业置之不理,中小企业靠民间资本运作一方面受到金融政策限制,一方面受到成本高的影响。其生存艰难,其发展就更加困难。每每靠市场出现一些波动而获得点蝇头小利,又会被国家一个大政策而打得频频倒闭。由于地方财政依赖于中小企业税收,中小企业在承担着国家统一的税收政策的同时,还要承受着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零打碎敲。就像一只母羊,即喂养着一大群小羊,还喂养着牧羊人和牧羊人的亲眷。还要自己去寻觅稻草。于是国有企业的员工和中小企业的员工就出现的天壤之别。一个移动公司的普通员工年薪在10万元左右,而一个纺企的挡车工才不到1万元。10倍的差距。现有民营企业一部分属于从老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说是改制,不过是改人。把大多数原有的员工改成下岗,自谋职业,留下部分人员坐吃老底。而下岗的大多数员工步履艰难,处于社会生活底层,望着飞速发展的经济和高楼大厦而望洋兴叹。于是,行业之间的差距,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过大差距,又有着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等等。中小企业拥有者最广大的群体却使用者极少数的资源,养活着绝大多数的群体,享受着最底下的待遇。我们感到的扩大内需只能从大的基建设施入手而不是从人民消费品上入手,即便是从消费品上入手,也会因为大多数人的购买力相对不足而望而却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国内还缺乏消费品被刺激的消费市场。我们出现的出口依赖性较强的现象,也与这不均等的状态有关。试想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较低,国内消费不掉现有的产品,企业就千方百计的寻找国外消费市场,加上国家的出口政策引导,就出现了千军万马搞出口型企业,万人同挤一条船。才有这东南沿海的一度繁荣和现今的经济大萧条。

3.三农问题摆在眼前的是飞速发展的大市场经济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不协调。城市经济发展需要民工,民工进城打工,一方面在城里挣到了现金,能补充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力,一方面补贴到仅农业产出而不能自给自足的生活上。农民不弃土地,是因为农民知道土地是保命的根。弃了生存条件就会受到动摇。政策上的农业补贴,暂时使农民减轻了以往的过重负担,但没有改变他们的生存条件,更没有给与他们在农村发展的空间。于是就出现了土地就像鸡肋的现象。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由于经营土地和农产品利润空间和所承担的风险,根本不成比例。使得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有大干农业之心而至今还在观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需要一段漫长的时日。而8亿农民的富裕才是国家的真正富强,这一论点早就被人们所证实。农民的后顾之忧没有保证,农业的发展希望还很渺茫,农民现有的收入水平还在温饱阶段,他们不敢出来消费,也没有消费基础和消费资本。这不是中国和美国人的消费理念上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基础和消费资本的差距。比起城市工人来,农民得于欣慰的是,他们还有国家分给的那2亩无偿使用并有一定津贴的土地,他们有着这样一颗生存的稻草。而城市人啥都没有。

一些构想

1.发展中小企业,从税收政策开始,从金融政策开始。银行的钱花在大型基建上的比例缩小些,花在中小企业上的比重增大些。

2.扩大内需首先解决大多数人的生存问题和后顾之忧,增加弱势群体的收益。

3.加大地方财政收益,让水向低处流。

4.增加农业投入不如扶持农业产业龙头,让农民有股权。

5.把政策型的市场归还于经济型的市场。

 

获得积分:0

编辑 | 删除  
您现在是匿名用户,如果您希望发贴,请先 [登陆] ;
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 [这里注册] 。
客服(山东)热线:0531-88350920
Copyright© 2006-2014 socotton.com Inc. All Rights Resevered